English

草原牧民大步奔小康

1998-03-28 来源:光明日报 殷耀 我有话说

如今,内蒙古95%的牧民结束了“逐水草而居”的游牧生涯。

在青年牧民宝力格家,厨房、卧室、客厅安排得井然有序,屋里还安装了“土暖气”。宝力格所在的乌宝勒革村40多户人家中,大多数牧民住进了砖瓦房。牧民巴图松本尔家,还安装了吊灯和壁灯。

告别了游牧生活的牧民,有了与他们先辈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和思考。去澳大利亚考察的家庭牧场主伊达木,10年投入30余万元建起配套的畜牧业生产设施,添置了不少牧业机械,每年打饲草25万公斤以上。加拿大考察归来的养畜女状元来晓,办起了集牧工商于一体的公司。

现在,内蒙古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已达1800元。草原带给了牧民富庶,富裕起来的牧民更加热爱草原。都荣敖包乡达布西拉图村牧民斯钦格日乐的家,四间红砖瓦房窗明几净,他全家承包了1万多亩草场,围封的1300亩草库伦实现了水、林、地、料、机五配套,每年投入两万多元发展生产,现在有700多只羊、30头牛,每年纯收入4万元。

锡林郭勒盟是我国主要畜牧业商品基地,近2万小康户把建设稳定优质高产的人工半人工草地,作为发展集约化草原畜牧业的突破口,围栏、打井、种草,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燃遍千里草原。

如今的内蒙古牧区,绝大部分牧民都在琢磨如何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科学经营管理方法,加快畜群周转,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。阿巴嘎旗德力格尔乡,在塑料暖棚里接冬羔,每只比晚春羔增利25元。镶黄旗文贡乌拉乡牧民自费去河北学习肉牛育肥技术,在当地搞肉牛育肥,一头牛纯利达1000元。正蓝旗乌苏查干的牧民们,每两年购进一批优良种公羊和种公牛,进行倒血改良,牛羊品质一年好过一年。

富裕起来的牧民,有了许多让外界刮目的消费热点。求知、求美、求乐已成为千家万户牧民的新追求。

———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盟,安装卫星地面接收站成为牧民投资的新“热点”,许多牧民配套购买太阳能电池、安装风力发电机或柴油发电机。

———被称为“穷乡僻壤”的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,如今涌现出数以万计的文化村和文化户,有80%的牧户购置了马头琴、吉它、电子琴等乐器,半数以上的乡村常年开展读书读报、体育比赛、文化娱乐活动。

———牧民集资建电影院、文化宫、灯光球场……鄂托克旗巴音布拉村的128户牧民,集资15万元建起了一座有240个座位的影剧院,购置了电影放映机。

今天回响在草原上的旋律,已不只是马头琴奏出的悠扬的长调。鄂托克旗新召乡牧民那音太,近年花近万元购置了洋琴、电子琴、三弦、四胡等乐器,和草原上热爱歌声的青年牧民组成了“草原蓝色乐队”。新召乡党支部书记蒙根乌拉告诉笔者,全乡1000多户牧民中,像那音太这样的小康文化户已有200多户。

寻常牧家子弟步入高等学府、赴海外留学已不再是草原上的新鲜事。牧民高力布一家姐弟6人出了5个大、中专生,在巴林草原深处的沙巴戈村,已经考出了164名大、中专生,其中3名出国留学的研究生即将学成归国。(殷耀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